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高能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高能量创伤老年患者319例,排除伴有外伤性脑损伤及伴有神经症状的脊柱损伤患者。分为骨折组及对照组:骨折组136例,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70.84±8.06)岁。对照组183例,无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69.09±7.64)岁。记录患者的住院死亡率,6个月及1年死亡率,并发症,ICU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情况,伴随骨折,手术干预情况。采用x~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t检验、KaplanMeier评估法以及Cox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住院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并发症增加(P0.05),多伴有长骨骨折(P0.05)和非长骨骨折(P0.05),更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P0.05),住院时间较长(P0.05),两组患者平均ICU天数相似。结论高能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增加了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没有增加死亡率。对这一群体,伴随损伤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患者体位与骨折复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1例,女177例;年龄为42~102岁,平均(73.1±11.0)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5例,31-A2型131例,31-A3型132例。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3组:仰卧位A组99例,采用健侧肢体屈髋、屈膝90°体位;仰卧位B组178例,采用健侧肢体伸直、仰卧并外展体位;侧卧位组91例,采用侧卧位。比较3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仰卧位B组(97.8%)〉仰卧位A组(87.9%)〉侧卧位组(72.5%);透视时间:侧卧位组[(34.4±5.8)min]〉仰卧位A组[(29.4±6.4)min】〉仰卧位B组[(27.1±5.2)min];透视次数:侧卧位组[(15.5±5.0)次]〉仰卧位A组[(14.0±3.4)次]〉仰卧位B组[(11.2±2.9)次],以上项目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侧卧位组[(59.0±10.7)min]〉仰卧位A组[(58.4±11.2)min]〉仰卧位B组[(51.2±8.7)min],仰卧位B组分别与仰卧位A组、侧卧位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患者采用仰卧、健肢伸直并外展牵引位有利于骨折牵引复位,对正、侧位透视影响小,方便手术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经后正中入路常规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较大,Wiltse等于1968年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后因存在暴露不够充分、手术难度较高未能广泛采用,但目前外科医生越来越重视如何减少手术创伤而能够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目的:探索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认识其手术适应证和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后正中入路和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改良肌间隙入路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可以明显缩短置钉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修复后2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 Cobb 角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入路无区别,在有效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方面与常规后正中入路比较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活动度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P<0.01)。随访期间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未发现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提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的优点,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郑江  李开南  赵平  汪学军  母建松 《重庆医学》2013,42(15):1797-1799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发病率较高。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股骨粗隆处血运丰富,很少发生骨不愈合。既往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且易引起畸形愈  相似文献   
7.
局部冷敷作为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有效地缓解肿胀和疼痛,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明显使手术治疗提前,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护理人员工作量而得剑临床医护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员晋  兰海  李开南  赵平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0,31(10):1480-148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5年5月~2009年12月髌骨骨折的29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27例完成微创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min。均获得12个月随访,髌骨骨折均愈合,未形成髌骨关节面"阶梯",无内固定断裂,关节功能优。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可靠,术中能直观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38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体位训练、术后体位摆放、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出院后的康复指导.认为术前充分的康复护理准备、术后及时正确的康复锻炼和出院后的详细康复指导是手术疗效满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